世界上最富有和最強大國家的主要峰會經常受到批評,因為除了含糊地表達的合作承諾和象徵性的拍照機會之外,缺乏成果。然而,在地緣政治分歧嚴重、世界兩大經濟體發生衝突以及俄羅斯持續侵略烏克蘭之際,峰會在幫助防止不團結方面顯得更加重要。
在這方面,週末在日本舉行的七國集團會議中取得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成果。為期三天的會議最終導致成員國就烏克蘭戰爭和中國日益增強的自信採取了廣泛但更統一的態度。不應認為趨同是理所當然的。但最終廣島高峰會的成功將取決於其將公報轉化為具體的全球行動的能力,而按照這項標準,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此次峰會為擴大國際社會對烏克蘭的支持做出了值得歡迎的努力。七國集團重申了反擊普丁侵略的承諾,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的邀請也意義重大。這為澤倫斯基提供了一個全球平台,使他能夠向持懷疑態度的新興大國客座領導人推行他的烏克蘭和平議程。美國決定支持盟國提供 F-16 戰鬥機並幫助培訓烏克蘭飛行員,再加上華盛頓提供的新的 3.75 億美元軍事援助計劃,也對基輔特別有利。
在中國方面,該組織批評北京使用“經濟脅迫”,敦促其利 阿聯酋電話號碼 用其影響力向俄羅斯施壓,要求其從烏克蘭撤軍,並呼籲“和平解決”與台灣的緊張關係。最重要的是圍繞著「降低與中國經濟關係風險」而不是「脫鉤」的集會,呼應了歐盟委員會主席烏蘇拉·馮德萊恩的呼籲。鑑於不同的經濟利益,西方在如何最好地解決中國在關鍵全球供應鏈中的巨大國家主導地位,同時又如何緩解與北京的緊張關係方面一直存在衝突。七國集團協議是在提供協調框架方面向前邁出的一步。

廣告
然而,獲得所謂「南半球」的支持仍將是七國集團面臨的重大挑戰。這些國家與俄羅斯和中國之間的經濟聯繫是一個障礙。事實上,印度一直在大量消耗俄羅斯廉價石油,巴西和中國之間的雙邊貿易也激增。隨著中國還在拉丁美洲、非洲和東南亞建造港口並提供數十億美元的援助和投資,更強有力的對話只能到此為止。峰會上在氣候承諾方面取得的有限進展也無助於說服較貧窮國家加強自身努力。七國集團需要兌現其承諾,透過氣候融資和投資支持發展中國家。
七國集團「消除對華關係風險」策略的成功也取決於是否對其確切含義達成共識。下一步將概述並商定細節。緩和與中國的緊張關係也並非易事,尤其是在不確定性持續存在的情況下。事實上,週日,北京以潛在安全風險為由,禁止美國晶片製造商美光科技的產品進入其基礎設施,美國商務部稱這項決定「沒有事實依據」。